《生而有罪:纳粹子女访谈录》通过纳粹子女自己的语言,从不同的视角向读者揭示了这些人的生活如何受到其父母罪行的影响以及他们自身不同的心态。本书出版后曾在德国引起巨大反响,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本书共分“品韩卷”“法家卷”“附录卷”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毛泽东从最早接触《韩非子》到解读《韩非子》,直到将其理论思想运用到治国方略、用兵原则、开会讲话和工作生活中的事例,展示了一个伟大领袖如何从古人的思想和经典著作中吸取养分并使之升华并活用的过程;第二部分,分析了法家理论体系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同时列举了李斯、商鞅、申不害等几位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及他们思想理论的异同之处,为读者呈现出清晰的法家思想脉络以及国学的精髓所在;第三部分,作者集合了毛泽东品读《管子》(杂家)、《墨子》(墨家)、《鬼谷子》(纵横家)并将其思想精髓活泛运用的详细情况。
本书共分两卷:品读卷和引用卷。品读卷,主要讲述毛泽东对孟子思想的接触、了解的过程以及对孟子思想的高度分析和概括,主要涉及毛泽东早期的读书生活等事例,为读者展现了一代伟人孜孜不倦探求救国与治国之道的光辉形象。引用卷,以《孟子》原书的篇章顺序为纲,将毛泽东品读孟子的资料分插到相关章节中,将毛泽东在实际的革命斗争以及新中国建设中如何灵活运用孟子思想,逐一深刻剖析。
本书分为四部分,内容包括:仁爱、礼义与政治——儒家之道的政治含义;道与势之间——儒教中国的基本问题;历史变革与政治斗争——儒家形态的政治改革与党争运动等。
本书将立足于“互联网+”视域,并对中国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做研究,包括互联网的概况、“志愿服务”的概况、“互联网+”视域下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互联网+”视域下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问题及原因简析、“互联网+”视域下发展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策五大部分。其中集中探讨了“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中国志愿服务的相关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当下志愿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现阶段中国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文中着重分析未来志愿服务发展的路径。
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是受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作者虽随了个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本书选取了毛泽东对卫立煌、马占山、邓宝珊、白崇禧、汤恩伯、杨虎城、李宗仁、张辉瓒、胡宗南、阎锡山、傅作义、戴安澜等十五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评点。或解读毛泽东评点人物的背景、用意。
本书汇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洛克成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于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册是上册,包括:导读、论父权和王权、论亚当基于神造而、论亚当基于神赐而享有主权等。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和目的,提出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本书分为两册,本册是是下册,包括:论政治权力、论自然状态、论战争状态、论奴役等。